地勘文化
Geological prospecting culture
散文:丑人兒
發布時間:2015-01-27 點擊量:2253 分享到:
? ?
? ? 我不美,甚至丑。
經常有人對我說我像誰誰誰。這誰誰誰往往是演員:葉童、林憶蓮、秦海璐,頂不濟的,也像《武林外傳》里的莫小貝。像演員,這種說法感覺上是恭維,我似乎應當配合,做出喜滋滋狀。然而,我并不喜,哼哈幾聲,一邊嘴角上挑,牙痛般的,繞開話題。我不天真。他們的意思我懂。有人博覽群書,經常翻看時尚雜志,出語就更驚人,硬說我像極了呂燕。呂燕是誰?呂燕是時裝名模,長相殊為特異:黑油油的皮膚,大餅臉,眉毛淡得吹口氣就可能消失無跡,一雙細目野吊吊地斜入鬢角,矮趴趴的鼻子幅員遼闊。嘴呢,切切倒有一盤子。我再能哼哈,至此,也不可能再哼哈。我翻白眼兒,心里說,我像誰,干卿底事。
其實這些人是少見多怪。橫著比,我自然是遠落于人后,要是縱比,我已經進步多了。
小時候,我是有名的丑人兒,且訥于言辭,而行動上,卻又追貓攆狗、摘瓜偷棗,極盡頑劣。我因此受盡父母的冷落。現在想起,我才承認父母那么對我有我自己不爭氣的一面,意識到當年是自己走入了怪圈:因丑而受冷落,因受冷落而心有不甘,因不甘而行動怪異,因怪異而更受冷落。有二十年的時間,我都是在怪圈里打轉,掙扎不出。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全家遷往陜西。父親所在的單位是一個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女孩子們大多衣著素簡,卻不卑不亢,進退有度,很有味道。這種獨特的味道顛覆了我對于美貌的迷信。這種別于美貌卻明顯比單純的美貌耐嚼的味道,是什么?從何而來?后來才知道,這種味道,其實就是古人說的態兒,今人說的氣質。它靠的是外部環境的熏陶,亦是靠內部修煉。怎么修煉?好辦,通俗的辦法就是:多看書。看書使人智慧,智慧生氣質。《圍城》上說:說女人有智慧,是夸玫瑰有著白菜的重量。當年我不知道有這么一句讓人氣餒的話,不過縱是知道,也會為自己打氣:當無法具備玫瑰的艷麗時,就先擁有白菜的重量吧。
我開始看書。當然盡是些跟升學考試無關的古典名著。看到什么程度?王朔的話:動物兇猛。古人形容讀書成癖是“待飯未來還讀書”,我不但待飯未來時讀,飯來時也讀。父母自然阻止,我就打著手電躲在被窩里看。那些名著看懂了沒有?老實說,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相對于冗長的小說本身,我更喜歡看故事梗概。但不要緊,看不懂不重要,看過了才重要。特別是嘴里能不假思索地蹦出一堆辟如羅切斯特、瑪格麗特蜜西爾、聶赫留朵夫之類的名字,才是頂頂重要的事。那時候我就像舊俄地主,珍藏起一張張在莫斯科觀看藝術演出的入場卷,經常以此示人,以示品位高雅。實際呢,惡俗不堪。當年哪里懂得這些?這么生吞活剝地看下去,不久,厚厚的二餅就戴在臉上。人是呆的。更丑了。如我所愿的是,沒人再說我丑。現代人認為讀書有美容功能,讀書究竟有沒有該項功能,姑且存疑。但無疑,肚子里裝滿書可以讓人忽視長相。如果你曾經丑過,你就會知道,“忽視”二字,已是最大的人道。有了這兩個字,夫復何求。
抱著一本本沉甸甸的書,我進入成年。當我進入職場時,多年的看書生活,使我習慣于獨處,不太喜歡步入人多的場合。又自知嘴笨,為藏拙故,很少與人聚堆說笑。有人因此說我清高。高度近視卻不肯再戴眼鏡,這個世界于我,模糊一片。走在大街上,我往往抬頭闊步,目不斜視。了解我的人,知我是怕認錯人鬧笑話,不了解我的,就說我目下無人。“仰頭的女人低頭的漢”,意是說囂張的女人和陰柔的男人都屬于惡物,不好惹。別人婉轉,說我高傲。清高孤傲,這么陽春白雪的評語加在自卑感極重的我身上,著實讓我驚訝。這樣的話發展到極端就是,有人說我是花瓶,只是個擺設,不適合一地雞毛般的現實生活。說女人是花瓶,畢竟是貶意,出此言的人,大約是想看到我生氣的樣子吧?——可是,可是,可是我哪里生得了什么氣。我大吃一驚,我受寵若驚,我百感交集,我近乎涕然淚下:我竟不丑到有資格當花瓶了?對鏡細看,我再寬容,也知道自己入不了“花瓶”范圍。丑人兒就算再變,也沒有青蟲的運氣,變不了蝴蝶。只是神情形體上不再瑟縮。這其實是氣質問題,無關長相。
也許正是因為別人的“夸獎”,漸漸地,我濾去了憤怒,漸漸地,心境趨于平和。如此,我有了閑品女人的心情。我認識一個女人,長相出眾,身材一流,氣質傲然,堪稱美女。按理說,應該是討人喜歡的女人。然而,才不。和她簡直不能交談。一開口,她就蛾眉倒豎,好像和別人有血海深仇似的。表情亦怪,好像鼻子底下堆著臭狗屎,把她熏得無處可逃似的。聲音高亢,在空中分杈變調,出言尖酸。這樣的女人,人人避之不及,美貌對她有什么用處?又有一女,瘦小干巴,卻言語溫柔,目光溫暖,一派安詳,一言一行皆從容妥帖。這樣的女人,又怎能讓人不漸生親近尊重之感?——有人在浪費資源,也有人敝帚自珍。五官上的美或不美,與可愛不可愛,不可等量計。以人為鏡,心里就有了分寸。
就這樣過了三十。好像是賈平凹說的吧,人到五十歲就沒了好看不好看的區別,人到六十就沒了男人女人的分別。我當然離五十尚早,卻幾乎沒有了再關心自己長相的興趣。由于不再介意,就又想起呂燕。以前為避觸類傷情,一大堆有關呂燕的雜志都被我束之高閣,現在就開了禁,拿出來和朋友一起分享。朋友大為驚嘆,一致認為呂燕是丑,但丑到極處,就丑出大美。身著旗袍的呂燕,美得不可思議,美得令人窒息,美得絕無僅有。朋友驚嘆的同時,都說我倆長得像。我撲撲笑,敬謝不迭。不是我作態,是真不以為意了。
? ? 如今,閑來無事時,我最愛的,是拖把藤椅,坐在苦瓜架下,安詳了表情,幸福地看些好書。看累了,就仰了頭,看苦瓜的疙瘩嚕蘇。苦瓜亦低了頭,看我的淡眉細目。
我看苦瓜多嫵媚,苦瓜看我當如是。
?
? ? ? ? ? ? ??作者:李丹萍 ? ?本文曾獲陜西省職工首屆文學作品創作征文大賽三等獎
?
? ? 我不美,甚至丑。
經常有人對我說我像誰誰誰。這誰誰誰往往是演員:葉童、林憶蓮、秦海璐,頂不濟的,也像《武林外傳》里的莫小貝。像演員,這種說法感覺上是恭維,我似乎應當配合,做出喜滋滋狀。然而,我并不喜,哼哈幾聲,一邊嘴角上挑,牙痛般的,繞開話題。我不天真。他們的意思我懂。有人博覽群書,經常翻看時尚雜志,出語就更驚人,硬說我像極了呂燕。呂燕是誰?呂燕是時裝名模,長相殊為特異:黑油油的皮膚,大餅臉,眉毛淡得吹口氣就可能消失無跡,一雙細目野吊吊地斜入鬢角,矮趴趴的鼻子幅員遼闊。嘴呢,切切倒有一盤子。我再能哼哈,至此,也不可能再哼哈。我翻白眼兒,心里說,我像誰,干卿底事。
其實這些人是少見多怪。橫著比,我自然是遠落于人后,要是縱比,我已經進步多了。
小時候,我是有名的丑人兒,且訥于言辭,而行動上,卻又追貓攆狗、摘瓜偷棗,極盡頑劣。我因此受盡父母的冷落。現在想起,我才承認父母那么對我有我自己不爭氣的一面,意識到當年是自己走入了怪圈:因丑而受冷落,因受冷落而心有不甘,因不甘而行動怪異,因怪異而更受冷落。有二十年的時間,我都是在怪圈里打轉,掙扎不出。
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全家遷往陜西。父親所在的單位是一個知識分子云集的地方。女孩子們大多衣著素簡,卻不卑不亢,進退有度,很有味道。這種獨特的味道顛覆了我對于美貌的迷信。這種別于美貌卻明顯比單純的美貌耐嚼的味道,是什么?從何而來?后來才知道,這種味道,其實就是古人說的態兒,今人說的氣質。它靠的是外部環境的熏陶,亦是靠內部修煉。怎么修煉?好辦,通俗的辦法就是:多看書。看書使人智慧,智慧生氣質。《圍城》上說:說女人有智慧,是夸玫瑰有著白菜的重量。當年我不知道有這么一句讓人氣餒的話,不過縱是知道,也會為自己打氣:當無法具備玫瑰的艷麗時,就先擁有白菜的重量吧。
我開始看書。當然盡是些跟升學考試無關的古典名著。看到什么程度?王朔的話:動物兇猛。古人形容讀書成癖是“待飯未來還讀書”,我不但待飯未來時讀,飯來時也讀。父母自然阻止,我就打著手電躲在被窩里看。那些名著看懂了沒有?老實說,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相對于冗長的小說本身,我更喜歡看故事梗概。但不要緊,看不懂不重要,看過了才重要。特別是嘴里能不假思索地蹦出一堆辟如羅切斯特、瑪格麗特蜜西爾、聶赫留朵夫之類的名字,才是頂頂重要的事。那時候我就像舊俄地主,珍藏起一張張在莫斯科觀看藝術演出的入場卷,經常以此示人,以示品位高雅。實際呢,惡俗不堪。當年哪里懂得這些?這么生吞活剝地看下去,不久,厚厚的二餅就戴在臉上。人是呆的。更丑了。如我所愿的是,沒人再說我丑。現代人認為讀書有美容功能,讀書究竟有沒有該項功能,姑且存疑。但無疑,肚子里裝滿書可以讓人忽視長相。如果你曾經丑過,你就會知道,“忽視”二字,已是最大的人道。有了這兩個字,夫復何求。
抱著一本本沉甸甸的書,我進入成年。當我進入職場時,多年的看書生活,使我習慣于獨處,不太喜歡步入人多的場合。又自知嘴笨,為藏拙故,很少與人聚堆說笑。有人因此說我清高。高度近視卻不肯再戴眼鏡,這個世界于我,模糊一片。走在大街上,我往往抬頭闊步,目不斜視。了解我的人,知我是怕認錯人鬧笑話,不了解我的,就說我目下無人。“仰頭的女人低頭的漢”,意是說囂張的女人和陰柔的男人都屬于惡物,不好惹。別人婉轉,說我高傲。清高孤傲,這么陽春白雪的評語加在自卑感極重的我身上,著實讓我驚訝。這樣的話發展到極端就是,有人說我是花瓶,只是個擺設,不適合一地雞毛般的現實生活。說女人是花瓶,畢竟是貶意,出此言的人,大約是想看到我生氣的樣子吧?——可是,可是,可是我哪里生得了什么氣。我大吃一驚,我受寵若驚,我百感交集,我近乎涕然淚下:我竟不丑到有資格當花瓶了?對鏡細看,我再寬容,也知道自己入不了“花瓶”范圍。丑人兒就算再變,也沒有青蟲的運氣,變不了蝴蝶。只是神情形體上不再瑟縮。這其實是氣質問題,無關長相。
也許正是因為別人的“夸獎”,漸漸地,我濾去了憤怒,漸漸地,心境趨于平和。如此,我有了閑品女人的心情。我認識一個女人,長相出眾,身材一流,氣質傲然,堪稱美女。按理說,應該是討人喜歡的女人。然而,才不。和她簡直不能交談。一開口,她就蛾眉倒豎,好像和別人有血海深仇似的。表情亦怪,好像鼻子底下堆著臭狗屎,把她熏得無處可逃似的。聲音高亢,在空中分杈變調,出言尖酸。這樣的女人,人人避之不及,美貌對她有什么用處?又有一女,瘦小干巴,卻言語溫柔,目光溫暖,一派安詳,一言一行皆從容妥帖。這樣的女人,又怎能讓人不漸生親近尊重之感?——有人在浪費資源,也有人敝帚自珍。五官上的美或不美,與可愛不可愛,不可等量計。以人為鏡,心里就有了分寸。
就這樣過了三十。好像是賈平凹說的吧,人到五十歲就沒了好看不好看的區別,人到六十就沒了男人女人的分別。我當然離五十尚早,卻幾乎沒有了再關心自己長相的興趣。由于不再介意,就又想起呂燕。以前為避觸類傷情,一大堆有關呂燕的雜志都被我束之高閣,現在就開了禁,拿出來和朋友一起分享。朋友大為驚嘆,一致認為呂燕是丑,但丑到極處,就丑出大美。身著旗袍的呂燕,美得不可思議,美得令人窒息,美得絕無僅有。朋友驚嘆的同時,都說我倆長得像。我撲撲笑,敬謝不迭。不是我作態,是真不以為意了。
? ? 如今,閑來無事時,我最愛的,是拖把藤椅,坐在苦瓜架下,安詳了表情,幸福地看些好書。看累了,就仰了頭,看苦瓜的疙瘩嚕蘇。苦瓜亦低了頭,看我的淡眉細目。
我看苦瓜多嫵媚,苦瓜看我當如是。
?
? ? ? ? ? ? ??作者:李丹萍 ? ?本文曾獲陜西省職工首屆文學作品創作征文大賽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