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8月22日,在武漢舉行的2025年地球物理院士專家大講堂上,陜西地礦集團首席專家、物探隊總工程師劉建利作題為《150kW大功率多功能電磁探測系統研發與應用》的專題學術報告,受到與會院士專家的高度關注,提升了公司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據悉,本次大講堂以“能源資源保障與地下空間安全”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增強國家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地球物理技術在找礦增儲、地質災害防治、重大工程建設及城市地下空間開發中的前沿應用。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王仰華,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多位權威專家齊聚一堂,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
會上,劉建利系統介紹了公司自主研發的150kW大功率電磁探測系統。他表示,近年來,物探隊依托“李新勝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致力于服務國家深部資源勘探戰略需求,深耕技術創新。該系統在大功率多功能電磁發射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決了“高壓發射控制、大功率整流逆變、長穩時鐘同步控制、高靈敏度磁感應線圈制作、卷積雙向長短時記憶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等五項技術難題,集可控源頻率域電磁法、時間域電磁法、直流電法于一體,實現了地面探測與空中探測的多功能融合,研發出一套探測深度大、探測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150kW大功率電磁勘查技術方法與裝備。在應用成效方面,該系統已在深部找礦、地熱及水資源勘查和隱蔽致災普查等領域成功應用,其中四個項目找礦成果的潛在經濟價值約達11億元,勘探深度和精度顯著提高,為國家深部資源勘查和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
本次會議采取“現場+視頻”的形式同步進行。通過此次交流,不僅展示了陜西地礦物探隊在地球物理方法技術和裝備研發方面的實力,還借助這一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有效擴大了公司的行業影響力,為后續與全國地勘單位、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拓展技術服務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公司持續提升市場競爭力注入了強勁動力。